清明节如今作为我国一个法定节假日,几乎人尽皆知,同时很多人对清明节的历史及传统也有所了解。其实,深入分析清明节的话,还是有很多高深的学问的,清明节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接下来,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将为大家分析介绍清明节的丰富内容。
清明节如今作为我国一个法定节假日,几乎人尽皆知,同时很多人对清明节的历史及传统也有所了解。其实,深入分析清明节的话,还是有很多高深的学问的,清明节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接下来,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将为大家分析介绍清明节的丰富内容。
清明节才是名副其实的气候学上的春节,把春天的三个大节日都融汇在一起了。
首先是清明,它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考虑太阳视运动的结果,与阳历的关系相对稳定,所以每年清明总在阳历4月4日、5日时。因“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或作‘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
其次,寒食节总在清明前二三天,其时要禁火,只能冷食,故谓之寒食。火对于远古人类极其重要,遂有火崇拜,至今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还有隆重的火把节,奥林匹克运动还有火炬传递,我们还说“薪火相传”。钻木取火伴随人类很长时间,古代先民因季节不同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例如“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换季改火时要禁火寒食,遂成礼俗。因与清明相连而相融。
再次,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三,至今三月三仍是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的隆重节日,有的就叫它“迎春节”或“祭祖节”。寒食节跟火的关系很密切,上巳节则跟水的关系很密切。很有名的“曲水流觞”源出于水上祭祀。沐浴踏春也是重要习俗,蛰伏一冬之后与大自然拥抱,投入江河洗濯沐浴,孔子和他的弟子都把这看做最快乐的事情。到唐代盛极,杜甫的《丽人行》一开头就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当时的曲江池畔仕女云集,热闹非常。三月三邻近清明,也就是在唐代,已完成了与清明、寒食的融合。王维的诗《寒食城东即事》说:“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连诗题,寒食清明上巳都融汇一起了。
相信大家看过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的上述分析介绍之后,会对清明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