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历史杂技文化演艺杂技表演的魅力
来源: | 作者:pmo290cb7 | 发布时间: 2020-04-26 | 1608 次浏览 | 分享到:
  杂技,又称“杂耍”它指的是柔术(软技能)、顶碗、走钢丝、杂耍、汽车技能、口语技能、舞狮等技能。现代杂技特指一系列表演节目,表演者用自己的身体技能表演一系列困难的动作。“杂技”一词是1950年中国杂技团成立时由周恩来总理命名的。

  
  杂技 ,杂指多样;技指技艺,即“各种技艺”的意思。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它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跳、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独轮自行车、球、桶、绷床及吊架等器械"。
  
  古代娱乐形式之一种,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戏”。《汉书·武帝纪》“三年春,作角抵戏” 颜师古 注引 汉文颖曰:“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魏志·乐志》:“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橦、跳丸、五案以备百戏。”《隋书·音乐志中》:“且西凉、 龟兹 杂伎等,曲数既多,故得隶於众调,调各别曲。” 宋苏轼《集英殿春宴教坊词·小儿致语》:“广场千步,方山立於众工;大乐九成,固海涵於杂技。”参阅 任半塘 《唐戏弄》第二章四。
  
  杂技过去泛指手技、口技、车技、驯兽和魔术等技艺表演,系从古百戏演变而成。 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如单臂倒立),驯兽(马戏)、魔术从杂技中分出,单独分类。艾青《在浪尖上》诗:“好像是在玩魔术,好像是在演杂技。”
  
  《南史·崔祖思传》:“今户口不能百万,而太乐雅 郑 , 元徽 时校试千有馀人,后堂杂伎不在其数。” 隋柳彧《奏禁上元角觝戏》:“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清余怀《板桥杂记·逸事》:“其间风月楼台,尊罍丝管,以及娈童狎客,杂伎名优,献媚争妍,络绎奔赴。”
  
  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远识驾乎 隋 唐 ,杂技通乎 任 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上月藩台和我说,要想请一位清客,要能诗,能酒,能写,能画的,杂技愈多愈好;又要能谈天,又要品行端方。”
  
  中国的杂技演员从第一次出国演出,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和平友谊的使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杂技演员足迹遍世界,在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留下了他们的艺术风采,甚至当时一些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也都欢迎中国杂技团的演出,并在他们的艺术表演中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加速了与这些国家友好交往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