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杂技表演在追求舞台造型“美”的过程中,探索杂技语言的现代化,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经受住了考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探索出了“蓝海”的路子,从未停止前进,创造了杂技的辉煌。与此同时,创作理念的创新、审美风格的变化、作品形式的变化总是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并与之交融碰撞,画出自己独特的风景线。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
杂技表演在追求舞台造型“美”的过程中,探索杂技语言的现代化,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经受住了考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探索出了“蓝海”的路子,从未停止前进,创造了杂技的辉煌。与此同时,创作理念的创新、审美风格的变化、作品形式的变化总是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并与之交融碰撞,画出自己独特的风景线。
中国杂技表演事业始终与时代发展变革同步。1979年3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仅三个月后,文艺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模式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在杂技界展开,这是杂技界迎合国家改革大势,以文化自觉和自信而采取的主动作为。上海魔术团第一个提出了“全民所有,企业管理,国家不包,自负盈亏”的改革方针,随之上海杂技团、广州杂技团、沈阳杂技团、中国杂技团陆续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立显成效,杂技团的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演员实现初步富裕,杂技艺术创新创作水平也在短时期内得到极大的提升。杂技界的改革经验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的肯定,文化部为此还向全国文艺界发了简报。
改革成果首先体现在杂技创作上。争分夺秒发展被耽搁十年的杂技事业,提高杂技创作水平,是杂技艺术工作者的内在追求;而因为传统的因循,技巧极限探索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因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杂技创作的特点是:着力开掘杂技本体语言——人体所能达到的技巧极限。于是大批优秀作品被创作出来。广州杂技团的《顶碗》《滚杯》1981年第一次参加法国巴黎“明日”世界杂技节比赛,武汉杂技团的《顶碗》1983年首次参加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都夺得金奖。她们的表演震惊了世界,因为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观赏到来自东方的中国杂技,他们被中国杂技高难度技巧与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特色所折服。这个时期的作品,技巧突破传统、审美指向当代,达到了新的创作高度。
全国文艺界的改革发展,尤其是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敦促中国杂技表演界成立自己的组织——中国杂技家协会,实现几代杂技艺术工作者的夙愿。1981年10月28日,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出席了闭幕式。夏菊花当选为第一届主席,此后,她连续担任5届主席,成为中国杂技界的标志性人物。中国杂技家协会成立,杂技艺术工作者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从此,这个“家”团结带领全体杂技艺术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开创新历史,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谱写出崭新篇章。
关于中国杂技表演,以上小编的分享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