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关于传统杂技节目创新的建议
来源: | 作者:pmo290cb7 | 发布时间: 2019-09-20 | 1548 次浏览 | 分享到:

  杂技是一门艺术。杂技鼓励创新,但创新的结果必须进入广阔的表演艺术市场。易于理解且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节目都应具有创造性。一些观众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品终将被淘汰。接下来,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老师将分享一些关于传统杂技节目创新的建议。

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


  我国于2006年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全国省市县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有跟进。2011年,我国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明确指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我们还应该借鉴国外,在城市的公园、广场、营地等公共场所划出专门的区域,提供水、电、气保障,对杂技艺术进行传播和展示,在一定程度上给民间杂技艺术家以生存的空间,而不一味地依靠政府资助,仅仅凭借几场展览、展示来延续其艺术生命,这样传统杂技才能真正地“活起来”。这与国家倡导的恢复传统艺术自身的“造血”功能,将非遗项目进行活态传承是相统一的。


  此外,当下世界各地举办杂技艺术节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这对杂技艺术的传播、推广与弘扬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审视这些杂技节,我们就会发现,各个杂技节的水平参差不齐,民族化、地域化特征被削弱,杂技节同质化情况严重。创新节目被诸多赛场邀约,节庆内容相似、参赛节目缺少特色,看过的节目似曾相识,却很难记得在哪个赛场出现过的尴尬情形并不鲜见。一些杂技节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观众的吸引力正在降低。打造自己的办节特色是杂技节生命延续和繁荣发展的根本,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以上就是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老师分享的关于传统杂技节目创新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