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在民间长大。无论是旅行还是表演,马戏团的民间乐趣和民间游戏的生活精神都是活生生的。杂技游戏精神,不仅表现形式上的幽默和滑稽,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杂技超越了形式上的简单技法和雕刻,培养了包括世俗文明文化和积极向上生活理想在内的艺术精神,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活力和乐观民族精神。
杂技在民间长大。无论是旅行还是表演,马戏团的民间乐趣和民间游戏的生活精神都是活生生的。杂技游戏精神,不仅表现形式上的幽默和滑稽,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杂技超越了形式上的简单技法和雕刻,培养了包括世俗文明文化和积极向上生活理想在内的艺术精神,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活力和乐观民族精神。
杂技还有一个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就是动静相宜,动若脱兔,静如处子。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从演员的精神状态上看,杂技这门艺术都体现出非凡的热情和激情,就像是一匹自由奔放的烈马,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演员日积月累的努力积累,让杂技艺术有了一种厚积薄发、蓄势待发、势若奔马的气质。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一种静谧和谐的美。这种美源于中华文化对“静”的崇尚。
杂技中的很多节目,诸如单手倒立、滚杯等等体现的都是柔美的艺术境界,险中求稳,动中求静。从古代走索演化而来的走钢丝,便是一个险中求稳的节目。演员不仅要在只有小拇指粗的钢丝上完成直体空翻、一字大跳等高难度动作,还要展示优美的舞姿和造型,而这一切都需要演员冷静、准确地去完成,那履险如夷的神态,带给观众的是惊险而又稳定的感觉。不独走钢丝,像绸吊、空中飞人、排椅等都是险中求稳的典型节目。
贵和尚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特征。贵和就是追求至高无上的和谐状态,尚中就是崇尚中庸之道。贵和的思想使得中国人可以求大同存小异,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和谐的局面。杂技中的集体节目,如转碟、车技、流星等,表演时始终保持着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和谐画面,这正是贵和思想的独特外现。尚中的思想是从贵和引发出来的。因为要实现和谐,就必须要找到一条实现和谐之路,就是中庸。杂技动作的姿态,其动作特质是向心的、集中性的,是以一点为圆心,利用肢体做弧线运动,从而产生一种圆滑、流动的运动轨迹。柔术是体现中庸圆文化的最好的代表。
此外,这种不仅体现在形体动作上,也体现在技巧的运动轨迹上。《车技》在舞台上的行驶路线是圆的,《流星》舞动的轨迹是圆的,《蹬技》中道具的旋转轨迹是圆的,《绸吊》飞舞起来的运动轨迹同样是圆的,使人们产生了一种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美感。
中华传统文化素有其强健阳刚之美,如《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顺乎人”等。这一文化精神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精神,即刚直有力、充满向上的激情。因此,当我们在观看深得中华文化精髓的杂技表演时,就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扑面而来的力量。
以上关于杂技的相关介绍,今天就先到这里,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