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汉魏六朝的象人戏杂技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0-11-13 | 2424 次浏览 | 分享到:

  汉魏六朝时期,象人戏中也有戴面具装扮各种神、人物的音乐家。当时杂技艺术中所体现的“象人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变相的动物戏;一种是各种变相的神仙和角色扮演。接下来,小编将带大家一起来了解汉魏六朝的象人戏杂技

杂技

 

  乔装动物戏起源甚古,但是先秦以前的乔装动物戏多是与宗教祭祀有关,如所谓“傩(nuó)戏”,就是由“象人”著黄金四目的假面,蒙熊皮、执戈盾扮成“方相氏”,再用“象人”十二,披毛戴角,扮成十二种兽,由方相氏带领,在宫室、官署内鼓噪歌舞,以驱鬼逐疫。汉代也例行每年腊月前一天举行傩戏,其宗教迷信性质甚为浓厚,与娱乐杂技形式的乔装动物有一定差别。

 

  秦汉六朝,是乔装动物戏广为流行的时期。从这一时期的有关文物资料看,当时的乔装动物戏是由人装扮成鱼虾、禽兽等形状进行表演的。张衡的《西京赋》叙述平乐观前的百戏演出,便有“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箎”。而这些豹、罴、白虎、苍龙就是由“象人”装扮表演的。山东沂南古墓出土的画像石上,反映的就是正在演出过程中的“乔装动物戏”:在象征吉祥的《龙马负图》中,遍身披鳞的马被扮成双角巨口的龙形。马背上竖着图卷,图卷口端立着一个舞弄羽葆长幢的小孩,“龙马”在鼓乐伴奏下奔腾前进,马上小演员轻松嬉笑,稳定自如。其后为由人扛着的彩扎大鱼——《鱼龙曼延》戏,最后则是豹戏和雀戏,均由人扮演。豹形阔口大眼、遍身披毛、屈身跳跃,前面一逗引的小孩身着羽毛,两腿撑地,下肢腾起,与豹嬉戏,憨态可掬,类似现代杂技节目中“舞狮子”的动作。大雀则耸冠展翅,修羽长毛形似凤凰,颔下系着飘带,中垂流苏,尾附小铃,但却明显露出一双人足。在大雀前面,一人拿着竹竿扎成的花树,穿着花瓣状的过膝彩衣。

 

  上述杂技演出中,除了“龙”是由马装扮而成外,“豹”、“大雀”都由“象人”装扮。这说明,在当时的演出中,大凡水生动物以及各种野性难驯的猛兽基本都由“象人”扮演。从这里可以看出此类节目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信大家看过小编的上述介绍之后,应该对汉魏六朝的象人戏杂技有所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