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带你了解古代杂技——鼎技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0-11-16 | 2952 次浏览 | 分享到:

  杂技基本功中,最重要的是“倒立”。倒立是当今杂技艺术中的“托举”。因为人脚朝天,手臂向下,支撑着全身的重量,所以处于上重下轻的状态。这种拿鼎的倒立平衡技能,也叫“鼎技”。在这里,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代杂技——鼎技的知识。

杂技

 

  鼎技,在汉代也叫做“倒植”。作为一种表演形式,这种技艺既有专门表演的,也有掺和在其他杂技、舞蹈、体育等节目中表演的。就专门表演的鼎技来说,主要有双手据地鼎技、单手鼎技以及多人组合鼎技。山东济南无影山出土的一组西汉前期百戏俑,代表着早期的鼎技表演。这组陶制人物包括8名乐工、6名杂技艺人、7位观众,其中3名杂技艺人双手据地起顶,弯腰、双足在前作“塌腰顶”的动作。山东南武阳西汉中叶的东阙画像石中,亦有一幅侧面描鼎技动作的图像,图中演者的两手据地,头部昂起,两足一向前屈,一向后伸,在调节平衡。从这一动作看,还没有“吸顶”(收缩腹肌使下肢自然上提)的动作,且在表演鼎技时以小腿摆动来调节重心,保持平衡,表现的应是鼎技表演进程中的动作。

 

  在双手据地的鼎技表演中,还有两种形式更为复杂。一是“倒立手行”,一是“倒立滚球”。前者即双手据地倒立后,以手代足前后行走,后者是表演在圆球上双手倒立,以手滚动圆球行走,相比之下难度更高,技艺也更高一筹。

 

  单手鼎技,是倒立中的尖端技巧节目。这里,除了要求艺人们有更强的臂力外,还要求艺人们能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汉代单手鼎技的杂技表演,较常见的是艺人们在壶或樽等道具的口沿上进行,表演者一般多为女性。从考古发现的汉代文物资料看,这些艺人多细腰袅娜,体态轻盈,姿势优美,有的表演者还头顶某些道具,如碗等,以增加表演的惊险、紧张气氛。还有的演技者在表演单手鼎技时,以另一手托盘旋转。山东嘉祥武氏祠有一块画像石是一幅《盘鼓双重单手顶》画像:一人倒立,双掌撑二盘,倒立者的左腿上又有一艺人单手倒立。画面中下层的艺人用“双臂鼎”已不容易,而上层的艺人又起单手鼎技,并协同地掌握着重心保持平衡,就更不容易了。这种高难度的鼎技,多次出现在反映社会生活的画像中,说明当时的艺人已有了相当精深的“鼎技”基本功了。

 

  相信大家看过本篇文章之后,应该对古代杂技——鼎技有更加详细的了解了。